作者: 李若生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15 09:53
左手執木板,右手運刻刀,刻刀輕落,木屑紛飛……8月13日,記者走進鄆城縣黃泥岡鎮何倉村的一間木雕工作室,37歲的李本佳正全神貫注地進行創作。作為鄆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木雕代表性傳承人,他將對木雕的熱愛傾注于每一刀之中。
李本佳的木雕情緣始于童年。“從小受父親熏陶,就喜歡上了木雕。”李本佳回憶道。經過后來的系統學習,他更深刻地領悟到這門技藝的深厚內涵。在他眼中,木頭是有生命的。“無論是松、柏、梨、樺、核桃木,還是名貴的金絲楠木,都各有其‘性格’。”李本佳介紹,他尤其擅長駕馭金絲楠木——這種我國特有的珍貴木材,以其堅硬耐腐的質地與如金絲般交織的絢爛光澤,自古享有“神木”的美譽。
“金絲楠木的紋理直且結構細密,不易變形開裂,且散發著淡雅幽香。”基于這些特性,李本佳的創作題材十分廣泛,無論是野性十足的飛禽走獸、醇厚的民族風情,還是靈動的山水風光,都能在他的刀下煥發生機。
“雕刻造型時特別需要靜心,因為沒有圖紙和樣品,創作既要順應木頭本身的形態,又要充分調動想象力。”李本佳認為,木雕作為一門“減法藝術”,每一刀都至關重要——一旦下刀不慎,不僅會偏離創作初衷,作品的神韻也會隨之改變。因此在他看來,木雕的精髓在于學會與木頭相處,摸清不同木材的“脾性”,因勢造型,借其表達所思所想。
憑借精湛技藝與巧妙運用的多視角透視技法,李本佳的作品曾兩度榮獲中國林產品交易會木質工藝品類別金獎。在榮譽之外,李本佳深感創新與傳承的責任重大。近年來,他積極研發金絲楠木文創產品,如精美的金絲楠木蘇扇,不僅圖案考究,還散發著天然淡雅的木香。同時,他大力推動“非遺進校園”活動,深入黃泥岡鎮中小學課堂,將刻刀與木料交到孩子們手中,播撒傳統技藝的種子。
“技藝的延續不僅在作品,更在人心。”李本佳表示,未來他將繼續探索創新,精進技藝,創作出更多受人喜愛的作品,激發大眾對木雕藝術的興趣與熱愛,為這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注入新的活力與持久的生命力。
文/圖 記者 李若生